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社会报道
社会报道

拿什么拯救迷失方向的中小学生传统文化观念?

时间:2016/8/30 17:35:52   作者:王宝珠   来源:中国培训之家   阅读:601   评论:0

如果说经济水平和军事力量是一个国家强大的基础,那么传统文化,则是一个国家强大的灵魂。近代中国饱经侵略,可我们并没有走向灭亡,反而发展成为了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这背后正是五千年传统文化带来的强大信念支撑。

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导纲要》,内容表明了目前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国家已经察觉到年轻人的传统文化观念日渐淡薄,这对国家的发展百害而无一利,因此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势在必行。

blob.png

传统文化在目前中国社会发展中正处于劣势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生活越来越安逸,广大中小学生正逐渐丧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娇生惯养、铺张浪费、爱慕虚荣、拜金享乐等不良行为习惯已经屡见不鲜。

外来文化对中小学生的影响也日渐深远。国外的各类影视作品、流行音乐、游戏、动漫等火爆程度已远远超过本国的相关产物。甚至连“三国”“花木兰”“熊猫”“功夫”等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被国外融入到其影视、游戏产品中去,并与他们的文化理念相融合,再输出给我们,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同时,广大中小学生甚至全国的年轻人更热衷于西方节日,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他们会主动关注、主动参与到诸如万圣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中去。而众多的中国传统节日,也只是被动的知晓,无所作为,甚至被遗忘。

中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弊病重重

学校不重视。大部分学校以完成教学任务的方式,对传统文化的教学敷衍了事。把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压缩,简单的勾画出一些所谓的重点知识,把更多的时间让给主科学习,一切以考试和升学率为中心,这是极其功利并且错误的做法。

老师水平有待提高。很多老师自身也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深度理解,因此在授课中很难阐述出精髓及乐趣。甚至部分老师把传统文化,当做简单的诗词赏析、历史简介等进行讲解,反而造成了广大中小学生与传统文化之间的隔阂,觉得其与主科无异。

blob.png

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基本以老师填鸭式的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枯燥无味,学生参与性极低,根本无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回到家后,大部分家庭传统文化教育的观念淡薄,无法起到第二课堂的作用。

blob.png

传统文化教育任重而道远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必须要社会、学校、家庭形成合力,共同创造出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才能让其深入广大中小学生的观念中。学校必须改变目前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列入到与主科相同的地位,同时积极加强授课老师的培训,提升授业者的水平。多组织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最终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blob.png

家长应当以身作则,用行动去感化孩子,让孩子获得良好的行为规范,提升孩子的整体道德素质。同时可以陪孩子共同观看《百家讲坛》《中国成语大会》等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节目,在轻松幽默的观赏过程中,不仅能学习传统文化,还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blob.png

正确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学习中华传统文化。通过互联网,中小学生可以自主学习感兴趣的文化内容,持续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同时互联网上图文、音视频、游戏等多样化的模式,也能极大提升学生的兴趣。

由教育部主办、习习网络协办的全国中小学生安全知识网络竞赛,正是以互联网为载体,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核心内容之一,通过“学知识、练能力、闯关卡、赛水平、考等级”5大模块,寓教于玩,二次加深学生对中华传统知识的理解,促进记忆,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blob.png


友情链接
移动新媒体 | 海峡教育网 | 华夏教育网 | 中华教育新闻网 | 教育在线 |
投稿邮箱:418526785@qq.com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声明:网站登载此页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