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学习 > 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

锐捷智慧云课堂故事:深入场景创新,从拆豪车车门,到做10万次升降测试

时间:2018/5/24 15:01:10   作者:王小语   来源:中国教育产业网   阅读:485   评论:0

  在今年的合作伙伴大会上,锐捷正式发布了“云课堂+”旗下的重磅产品——“智慧云课堂”。短短时间里,智慧云课堂不仅迅速得到了几十所学校用户的认可,许多极具灵感的设计,也彻底改变了用户对课堂的理解,比如:学生课桌和电子终端“合体”、像汽车车窗一样的自动升降收纳、“纸电”融合的真实手写功能……

锐捷智慧云课堂故事:深入场景创新,从拆豪车车门,到做10万次升降测试

  所有这些“酷炫”的创新,都是为了一个看起来并不起眼的理由——更好用。而在这简单三个字的背后,却隐含着“智慧云课堂”并不简单的研发历程。

  从数学课的“盖板”,到“与用户一同创新”

  场景,是创新最好的孵化器。而设计一款面向教学一线的数字化产品必然要从“课堂”说起。

  如果说“云课堂”是在云南一所学校的阁楼上诞生,那么智慧云课堂的发源地就需要跨越3500公里之外,来到沈阳的一所中学。为了优化云课堂教学软件的相关功能,锐捷的研发团队需要到各个学校听课,而一节与众不同的数学课却让大家发现了一道蕴含“宝藏”的创新之门。

  由于信息化手段已经成为了许多一线教师的重要工具,计算机辅助应用必不可少,这节数学课也是如此:当课程结束之后,老师打开了课桌的“盖板”,并采用折叠的方式将电脑屏幕收到桌兜内,这个新奇的举动立即引起了研发人员的注意。

锐捷智慧云课堂故事:深入场景创新,从拆豪车车门,到做10万次升降测试

  图:智慧云课堂“原型机”

  通过仔细沟通,原来该产品的创意来源于教学过程中。在常规的课堂上,计算机或者PAD等设备并不需要随时摆在课桌上,为此学校老师通力合作设计出这种收纳方式。这个设计虽然粗糙,也存在电源线、网线、鼠标、键盘等相关设备无法收纳的问题,但是,存在必有理由。那么,这种设计是不是所有老师都用得到呢?为什么学校的老师不选择用PAD等移动设备呢?

  “更广泛”的需求调查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上百所学校的走访结果、几千份需求调查问卷结果被反馈回来。锐捷迅速得出了这两个问题的答案:第一,由于多功能教室的用途要多于传统的学生机房,不同的课程可能会用到3D打印机等不同的终端设备,因此,这些学习终端设备需要自动提供和收纳功能,这也是信息多功能教室存在的广泛需求;第二,虽然用PAD进行课堂教学有其优势,但不仅备课环节需要针对PAD系统和Wi-Fi环境进行反复测试,更需要在课前对设备进行完全充电,否则就会出现“上课没电、网络中断、硬件故障、软件不兼容”等一系列问题。

  用户的痛点,就意味着创新的商机。我们不得不承认,锐捷在智慧云课堂,以及其他教育信息化产品的创新研发过程中,占尽了“便宜”。数据显示,锐捷在全国搭建了17000间云课堂教室,覆盖全国所有省份、直辖市,这些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收集、分析、诊断,大大提升了产品创新迭代速度和有效性,实现了与“用户一同创新”的目标。实际上,智慧云课堂的诞生,也正是用户与锐捷一同“孵化”的结晶。

  从拆解豪华轿车车门,到10万次升级测试

  “咱们数学课老师们制作的‘盖板’虽然不错,但还有更多的问题没有解决,比如便捷性、设备供电等等……所以,而智慧云课堂的收纳绝对应该‘更好用’。”锐捷研发工程师赵捷(化名)介绍了设计智慧云课堂的目标。

  针对供电的问题,研发人员几乎第一时间就找到了方法,他们利用POE供电方式,通过课桌桌腿内的空隙就可以完成布线工作。而对于要把终端收纳的方式从“手动变成自动”的方案,实施起来却并不容易。

  创新的起源往往不是一条简单的因果链,而是一张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它由无数个场景组成。“如果把学习终端看成一个块玻璃,自动收纳装置就像汽车车门。”赵捷介绍了这项设计的灵感来源。

锐捷智慧云课堂故事:深入场景创新,从拆豪车车门,到做10万次升降测试

  图:拆解车门照片

  但是,由于制造商无法提供这样规格的升降装置,锐捷的研发团队只能自己购买了许多品牌的汽车车门配件,从一步步拆解,再到利用机电一体化系统重新设计。在设计工作室的地面、桌子、椅子、窗台……几乎所有地方都摆满了零件,犹如一家“4S店”。许多人把大学里面学到的知识又重新温习了一遍,从电动控制系统,到齿轮传动机构,再到玻璃升降臂、支承机构、限位块机构等,几乎每一次拼装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战。同时,为了实现耐久性3万次的高标准,研发团队定出了10万次的测试目标。

锐捷智慧云课堂故事:深入场景创新,从拆豪车车门,到做10万次升降测试

  图:智慧云课堂经过了10万次耐用性升降测试

  为此,研发团队安排了20多台样机进行集体升降测试,按照设定的程序机器每次上升/下降一次需要6S左右,升降来回一次需要12S。一天可以来回升降7200次,白天安排专人蹲点跟进实验情况,晚上通过摄像头远程追踪实验状况, 14天14夜的升降实验,每台机器完成10万次的来回升降。这项两周日夜不停测试,让最终诞生产品具备了超强的耐久性和稳定性,这也是锐捷对于产品品质一贯的要求。

  确保安全性,研发团队集体被“夹手”,

  从智慧云课堂的实际使用效果上来看,除了针对教室设备充电、收纳、管理等创新。更重要的是教学应用同样“好用”。智慧云课堂上的学生不仅可以通过PAD终端实现传统教学互动,更能借助智慧手写组件在普通纸张上实现真实书写,并在0.2毫秒内传输到智慧学习终端中,真正做到了不改变学生书写习惯。而这只让学生喜欢用的智慧笔,它的背后同样发生了无数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赵捷表示:“考虑到教育行业用户的实际需求,我们并没有采用镭射桌面这种成本高、实用性不强的技术,也未选择市场常见的点阵式手写屏在屏幕上书写的设计。而是用普通的笔芯在桌面10-12mm厚度的普通纸张上实现真实书写,书写内容0.2毫秒即可传输到智慧终端。这里的关键在于智慧笔带压力感应,通过笔末端内置的线圈切割磁场识别笔锋,再利用手写组件内安装的核心芯片进行文字还原投入到屏幕。在普通纸张上用真实书写的体验实现输入,这一创新得到了用户的一致肯定,也符合学生书写练习的教学需求。而当一切都接近完美的时候,这支笔却因为需要统一收纳的安全问题,让智慧云课堂量产的计划停止了。”

  由于智慧云课堂的原型机采用了防水、防夹手、防夹发、防漏电等一系列安全设计,这支手写笔的最初设计是与终端屏幕一同升降。但是,如果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在放笔的过程中被夹手呢?虽然这只是一个小概率的枝节问题,但智慧云课堂的研发人员却不这么想。

  “这是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虽然我们的升降系统有安全感应,遇到阻碍会自动停止,但夹一下手以后到底有多疼,试一试就知道了。”赵捷表示,为了确保每一个使用上的细节,所有研发人员都统一去尝试了夹手的感觉。体验之后,大家得出一致的结论,虽然不会有大的安全伤害,痛楚成人也可以忍受,但为了确保学生不会因为这支笔的收纳而出现负面体验,产品的外型重新开模。“更完美”的智慧云课堂由此一步步锻造而生。

  “清溪大会战”已成往日记忆,“创新者”从不止步

  解决问题和痛点带来了创新,而创新的诞生同样要经历艰苦的磨练。

  智慧云课堂从雏形到成品不断精进的过程中,不能不提到“清溪大会战”。由于智慧云课堂是由设计公司和数十个制造厂商、供应商共同参与的项目,为了在创新中更好、更高效地交流,研发团队打通了东莞清溪的一座两层办公楼,并将一楼定为生产车间,二楼定为产品设计室,将上百人聚齐到清溪,打造出一座以智慧云课堂为目标的“创客空间”进行“大会战”。如果不是身临其境的人,是无法体会到这一不眠不休但热情激荡的工作氛围,无法感受到不断失败挫折与成功欣喜交织的历程,然而,这也正是创新者选择的道路。

  样机设计完成了,但为了实现智慧云课堂的量产化,锐捷的这个团队再次出发。从沈阳、到长三角、珠三角,跨越大江南北,锐捷确定了一家在业界规模较大的生产厂商,该厂商称每年可产出1500台。但是,当进入车间视察、询问产能时,车间主管回答:“这款升降产品每天最多组装3台,还是技术熟练的老员工才能做到。”产能只有3台/天的产品?这远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为此,团队将升降产品推倒重新设计,将生产性工艺的分工细化、组装方式改为模块化、结构优化,最终实现了量产化。

  一个“更”字驱动了人类突破自我的本能,这让我们制造出了“更好”的计算机、“更快”的网络设备。同样还是一个“更”字,让锐捷的研发团队打造出了“更好用”的智慧课堂产品。

  当然,“更好”的创新不能独自在办公室中凭空相像,相反,数字时代的大多数创新都需要真正结合一线的应用场景,与用户及合作伙伴携手努力去完成。云课堂创新的“阁楼”只不过是一个地点,它可以在云南,也可以在沈阳,还可以在清溪,但不管在哪里,它都要研发人员走出去,走到用户中间、走到场景中去……

  如今,“清溪大会战”已成往日记忆,而真正的“创新者”将永远不会止步。


友情链接
移动新媒体 | 海峡教育网 | 华夏教育网 | 中华教育新闻网 | 教育在线 |
投稿邮箱:418526785@qq.com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声明:网站登载此页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