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社会报道
社会报道

腾讯云联手教育专家 揭秘新工科、校企合作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18/6/1 15:03:58   作者:王小语   来源:中国培训之家   阅读:461   评论:0

在教育部大力推动的背景下,新工科在高校的建设如火如荼。作为一个新的概念,新工科建设方向,也在摸索中前进。

近日,在2018腾讯“云+未来”峰会上,腾讯云组织了一场圆桌论坛,邀请了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和工程学院院长罗军舟、南京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骆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孙继红、南京第五十五所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余云峰等教育行业的专家,探讨了高校新工科的建设方向,为校企合作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观点。

腾讯云联手教育专家_揭秘新工科、校企合作的探索与实践

新工科加速落地,校企合作是重点

伴随着新工科建设的加速,教育课程体系也在不断修改、改善。但相对于技术的发展、社会的需求,步伐相对缓慢。

“云计算的要求与人才培养的鸿沟越来越大,加速了新工科的落地。”罗舟军表示。

如罗舟军所说,实际上科技的发展,使得学校在人才培养的设施、课程体系架构逐渐落后;另外在技术、动手能力教学方面,高校师资队伍急需提升。通过与企业进行合作,可以提升教师的能力、学生的技能,真正做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从罗舟军的观点中,不难看出校企合作是新工科落地的重要方式。那么新工科如何校企合作、骆斌认为主要可以归纳为三点:以企业需求出发、校企建立实验室、以学生为主构建教育生态。

骆斌表示:“企业从自身发展需求出发,通过代表自己核心技术、软硬件派出讲师,接受学生的实习,搭建学生和企业之间的桥梁,可使得学生能够快速融入新经济当中;通过建立联合实验室,校企双方共同设计联合实训,可建立一个互动紧密的产学生态;以学生为主,政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生态合作模式,为新产业、新经济提供新的支撑,为新模式、新技术提供创新。”

解决教育不足,新工科应构建体系

近年来,伴随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的提出,对高等教育体系、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孙继红认为,“新工科的发展,首先要解决目前教育的不足,工程教育应该围绕新工科、新技术、新业态、新经济等展开,构建出新的教育体系”。

在孙继红看来,新工科发展的新体系首先应该助力产业升级、助力新旧动能改造;其次,在新体系中,综合性的高校应该是聚焦于孵化新的技术,甚至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

要构建新的体系,进一步推动新工科的落地,首先要解决工程教育的不足。孙继红认为,目前工程教育系统主要存在专业壁垒、本科与研究生断层、工程双主体的校企合作没有真正体现和落实、师生对新工科的培养存在淡化等一系列问题。其中,教师在新工科培养中的积极性还没有真正的发挥,工程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需要进一步激发。

构建新的教育体系,是产教融合、新工科落地的重要途径,企业如何为发挥助力,是关键的一环。余云峰认为:“企业应该连接高校和行,把它们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生态圈,形成一个核心的平台;与校园打造一体化教学、育人平台,将真实的工作场景、工作过程、项目引入到学校,植入课程体系,再规范教学流程、科研流程;构建线上线下多形态的学生学习、就业平台,搭建一个校企人才供需的桥梁。”

校企合作应响应需求,新工科落地应千校千面

伴随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科技企业布局教育,新工科、产教融合等教育改革也在不断的加速,但不得不承认,未来其实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余云峰表示:“希望国家层面在校企合作方面能够确实有效落地的政策,让合作的双方都能够从校企合作中获取自己的所得;打通劳动部门与教育之间的隔离墙,使岗位标准和教育能够对应起来”。

不仅如此,新工科的的过程,也需要更多的探索。企业和高校刚开始目标不一样,学校希望把人才培养好,能够很快地为这个企业服务。企业,可能是通过这样一种形式从某种意义上来产品经济效益,所以这种模式其实没有统一的方式方法。

另外,不同层次的、类型的高校,平台需求不同,建筑类的人才需求就不一样,不同专业、不同类型、不同高校模式下,不能开展同质化的校企合作。孙继红表示:“我认为新工科的落地是千校千面的。”

时下,教育改革正在加速推进,相信本次论坛也为未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新工科等落地提供了参考。


友情链接
移动新媒体 | 海峡教育网 | 华夏教育网 | 中华教育新闻网 | 教育在线 |
投稿邮箱:418526785@qq.com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声明:网站登载此页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