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学习 > 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

技术赋能中国高校国际引领和区域协同

时间:2018/12/10 17:08:31   作者:王小语   来源:中国教育产业网   阅读:440   评论:0

  北京报道/本刊首席记者 潘超

  栏目:第一现场

  2018教学创新发展论坛上,通过嘉宾的分享记者发现,当前,线上线下、校园内外边界越来越模糊的特点表现得尤为突出,中国高校的教学创新开始跨越学校围墙,在区域间寻求协同发展,甚至跨越国门,吸收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推动中国教学改革发展,与此同时向国际传播中国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技术赋能中国高校国际引领和区域协同

  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 、全国教育大会陆续召开,决定了2018年是中国教育发展不平凡的一年。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剑指本科教育质量问题。以“新时代高教40条”为首的全面提升本科教育质量的指导性文件,围绕大学生在本科阶段“学什么”和“怎么学”两个关键环节,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金课、教学改革当之无愧成为2018高等教育领域的关键词。

  以教学改革两个重要维度——国际引领和区域协同为主题,12月1日,由复旦大学和超星集团联合主办、赛尔超星承办的2018教学创新发展论坛在上海成功召开。如何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推动中国教学改革?如何向国际传播中国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如何推动区域协同,让区域内各高校更好地共享资源、共享教学?论坛上,嘉宾们的分享让人眼前一亮。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让人感慨技术赋能教育的力量,技术让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和区域协同更便捷、更多元,也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造了更多可能。华东五校教学协同中心成立仪式同时举行。

  巨大挑战呼唤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网络购物不是百货大楼发起的,新媒体的出现不是源自于传统纸媒,数码相机的广泛使用不是柯达公司的本意,数字出版不是传统出版社的强项,互联网金融不是传统银行的发明……种种社会现象说明:互联网会改变传统行业的形态,但传统行业自身又很难产出适应互联网特点的新机制。“MOOC的发展也可能不以传统大学为主。当MOOC极大发展后,任何人都能在网上找到满足自己需求的课程,谁还会到学校听一堂效果不怎么样的课呢?”论坛上,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李志民一语道破传统大学发展面临的危机。

  具体来说,新时代,高等教育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呢?复旦大学副校长徐雷认为:一是高校不再是二三十年前的精英化人才培养,而是照顾到高中生总数50%的大众化高等教育;二是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发生巨大改变,决定了高校必须认真思考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三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使得高等教育从知识传授转向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者协同;四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大趋势不可阻挡,学生的跨国流动变得非常快且多,教育资源的国际化流动以及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的交流和融合也变得越来越多。“如果高校不开门办学、不改变教育方式,培养的人就适应不了未来社会的发展。如果高校不做出相应调整,就无法回答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随着教育对象的变化,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教育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有专家指出,教育变革将呈现三大特性——学习场域的广泛拓展,新型学与教方式的形成,教育服务能力的有效提升。从变革过程看,主要表现为线上线下、校园内外的边界日趋模糊,走向开放和重构。信息技术与教学如何深度融合?如何整体设计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对于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中国大学带有普遍性的短板课程,如何建设?这些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问题。

  论坛上,通过嘉宾的分享记者发现,当前,线上线下、校园内外边界越来越模糊的特点表现得尤为突出,中国高校的教学创新开始跨越学校围墙,在区域间寻求协同发展,甚至跨越国门,吸收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推动中国教学改革发展,与此同时向国际传播中国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技术助力实现更美好的国际化教育

  2018年11月29日20:30分,同济大学某间教室中,一堂不一样的选修课正在进行中:美国教授Carlos J. Alsua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在云课堂中绘声绘色地为同济大学30多名学生讲授全球领导力课程之领导者的自我定位。作为助教,同济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副教授许涛时而协助美国教授讲解某一概念的本土化含义,时而现场推进美国教授发起的课堂活动。

  同济大学《全球领导力》课程采用中美“双师”共教一堂课、翻转课堂教学、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模式,于2018年9月正式开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全球化的经济视角和全球化的社会、文化视角,包括高品格、使命感、奉献精神、自我约束和同情心。

  《全球领导力》是国家战略导向的课程,是21世纪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导向的课程,也是全球视野和社会情怀导向的课程。许涛表示:通过中美“双师”共教一堂课模式,不仅让学生在国内就可以体验国外大学课堂,还有益于消除“文化休克”,强化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全球意识。翻转课堂模式和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模式的使用,则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不出国门,学生就可以突破时空限制,跟着来自世界一流大学的名师实时上课,学校就可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标准与国际先进标准的对接,是技术赋能了教育。技术为地球村的所有高校互通有无、互相借鉴提供了支撑。

  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边缘产物。在全球化大背景下,教育国际化的探索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迫切。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曾公开表示,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特征表现为三点:从人力资源来看,留学生数量快速增加、教师的国际流动明显加速;从物质资源来看,随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的迅速增长,国际化的教学资源跨国流动和传播的速度加快;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伴随着现代教育理念、先进培养模式、教学管理模式、学生事务管理模式等的跨国传播和融合。

  受政治、文化、理念等的限制,教育国际化路上必然会遭遇这样那样的问题。在同济大学《全球领导力》的课堂上,美国教授和中国学生之间就出现了“尬聊”的问题。许涛认为,中美“双师”共教一堂课模式面临三大挑战,包括对学生心智模式和学习习惯的挑战、对美方教师如何理解中国大学生的挑战、对中方教师教学投入和数字技术应用能力的挑战。

  教育国际化发展需要方方面面的积极探索,包括政府、高校、机构、教师等,当然也离不开专业公司。赛尔超星就是这样一家公司。以“互联网+国际教育”为方向,赛尔超星积极探索“国际教育本土化”和“本土教育国际化”的可行模式,推出常青藤国际云学堂,创新性地开展“全球名师+大学助教”双师课堂模式,引领大学国际化教育迈向更高层次。与此同时,推出高校师资国际化培养项目和国际研究生项目。专业公司的加入,为中国教育国际化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可能。

技术赋能中国高校国际引领和区域协同

  积极响应国家战略的区域教育协同

  习近平主席在11月初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提出,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将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互配合,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教育界应该对此战略有所响应,华东五校教学协同中心成立就是我们五校的共同响应。”徐雷表示:“事实上,相比学生、教育资源、教学方法的国际化流动,它们在国内高校间的流动要差得多、弱得多。这也是华东五校教学协同中心成立的初衷。”

  论坛上,华东五校教学协同中心成立仪式举行,并形成了“华五共识”。据悉,五校未来将在开设跨校辅修专业、开放优质基础课程、共享特色教学实践基地、共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共促教学信息化发展、组织课堂教学互评互鉴、设立年度卓越教学奖七方面开展深度协作。

  “课堂教学不尽人意,原因包括老师不投入、不专业;资源匮乏;体制机制问题等。所以五校协同首先可以解决课程资源共享问题,其次实现师资力量的互补,再次可以互相学习借鉴教学管理理念、教务教学管理方法等”“要充分发挥五校的溢出效应,让更多、更优秀的教学资源和模式在长三角范围内为更多学校和学生所共享。五校率先跨出一步,有助于长三角的高等教育向更高水平迈进”……以上海市教委高教处处长桑标、浙江大学教务处处长胡吉明为代表的华东五校教学负责人和华东三省一市(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对华东五校教学协同中心的发展寄予很大期望。论坛上,大家还就建立华东五校教学协作机制、发展区域高教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长江三角洲高等教育区域协同探索之前,珠江三角洲的高等教育区域协同已经开始,并于11月24日成立了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

  粤港澳高校之所以能够协同发展,是因为它们各有优势和不足:广东省产业和市场对高等教育有良好支撑和需求;高校生源充足,质量高;学科专业齐全,学科平台多,科研经费充足。但治理模式落后,治理水平较低;整体办学水平不高,缺乏国际知名高校,师资队伍、研究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国际化发展程度低。相形之下,香港澳门有若干所国际知名高校;科研尤其是基础研究能力强;国际化程度高;高等教育治理模式先进,治理水平较高。但高等教育服务地方和高新技术产业能力不强;香港高校生源水平有待提高,澳门高校生源不足;高校发展空间不足;高校办学经费尤其是科研经费不足。

  据广东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郑文介绍,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全面推进内地和港澳的互利合作,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世界区域性高等教育中心,促进两岸三地学生之间的交流、人心的回归。“广东乃至内地高等教育与港澳地区有很大合作空间,港澳地区对三地合作发展的意愿非常强烈,‘粤港澳大湾区在线课程联盟’将通过课程的共建共享方式带动教学模式变革、促进学生培养、教师交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

技术赋能中国高校国际引领和区域协同

  徐雷表示:“跨校教学协同,在教学方法、课程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机制设置方面都会面临挑战。但办法一定会比挑战多,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长三角区域高校协作发展必将克服困难,迎来新契机。”

  超星集团的“一平三端同步课堂”或许能够成为解决五校跨校教学协同的一个可行性方法之一。研讨会上,超星集团董事长史超对这种移动学习模式建课、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进行了详细演示。原来,“一平三端同步课堂”可以方便地将课堂现场讲授内容保存在云盘或做成速课,其它地方的学生可以实时获取。这种技术能够为“华东五校”跨校课程协作,开展混合教学提供支撑。

  在C9联盟中,长三角高校占有半数以上席位。相信华东五校的尝试会引领更多区域的高校通过区域协同互通有无,推动中国高校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


友情链接
移动新媒体 | 海峡教育网 | 华夏教育网 | 中华教育新闻网 | 教育在线 |
投稿邮箱:418526785@qq.com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声明:网站登载此页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