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9日至31日,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文旅中国建设工程”专家组一行前往甘肃敦煌,围绕敦煌文化艺术研学进行专题考察与研讨。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文化书院、北京市社会科学院、西北大学、敦煌研究院、敦煌文化学会、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院等机构的二十多位专家学者及特邀企业代表济济一堂,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敦煌莫高窟的重要讲话精神,研讨新时代如何创新性的打造“敦煌研学”,弘扬传播“莫高精神”,夯实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文旅中国建设工程发起者——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副主任孔蓉在会上指出,文旅中国建设工程的愿景是文化自信与美好生活,工作使命是立足国家相关战略部署,挖掘文化资源,释放人文红利,讲好中国故事,通过文化赋能和资源配置,将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文化和旅游共给侧改革,培育文化和旅游新消费,催生文化产业新业态,创造美好生活。举办这次敦煌研学专家组考察活动,重点在于研讨敦煌研学模块的设计理念、市场用户需求与研学内容的匹配度、市场化运作的可行性论证、项目实施中管理服务的品质保障等几个方面。望专家组成员们求真务实,以敦煌情怀、文化责任为担当,以博大的胸怀和足够的思想力、行动力来整合资源、合力推动敦煌研学项目的落地。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院田卫戈院长作为本次研学课程模块开发的负责人,向专家组汇报了相关工作情况,专家组以召开座谈会、课程试听、实地考察、手作体验等方式对研学课程开发工作进行了研讨和评估。
为期三天的考察,专家组先后深入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院、研学基地、莫高窟、榆林窟、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中国画研究专项基金敦煌创作基地,深刻感悟到敦煌文化的起源历史、古丝绸之路多元文化交融和文明互鉴的艺术结晶、在世界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地位以及在“一带一路”国际文化交流中承担的重任。
专家们围绕敦煌文化的时代传承、时代价值、市场需求等展开讨论——
敦煌文化学会会长高德祥认为,敦煌是世界的,我们要从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角度来看待敦煌。研学是弘扬传统文化非常有效的一种途径和方式,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开发,有很多工作需要大家去做。
中国文化书院秘书长苑天舒认为,“文旅中国”敦煌研学,有助于认识不同文明之间存在着“美美与共”的良性交流与共存共荣,有助于帮助我们面对“文明冲突论”和当今世界比较严峻的文明冲突局面中探索中国解答。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传媒研究所所长郭万超认为,敦煌文化可以在两个方面深度拓展,一方面是文化价值的深入挖掘、深化研究和大力提升,敦煌文化是人类一座巨大的艺术宝库,其一千年多年的文明积淀,是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需要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来揭示其丰富而珍贵的价值,使之成为世界精神文化的高地、圣地。敦煌在地研究和教学单位大有可为。另一方面是围绕敦煌莫高窟这一世界级IP进行现代性转化,使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产,要让敦煌文化与现代生活相适应,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在文创设计、研学、文旅等方面,打造独具特色的产品品牌。
广州尊胜学院院长孙子明认为,对于今天21世纪的我们,如何看待敦煌文化,如何继承和发扬敦煌精神,这是一个时代的命题……我们是否可以“透过有相观无相”,挖掘敦煌文化和精神,为当今时代、今日中国做出贡献?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建设更加美丽富强和谐的社会。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没有文化做支撑,这个目标就很难实现。过去的富,更多体现的是物质层面,强起来的中国更需要在精神层面富起来,从内心深处建立起强大的文化自信。我想,这就是敦煌的时代价值,更是国人的今日所需。
正如有“敦煌老牛”之称的敦煌研究院牛玉生所言,敦煌不单是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也是世界认识中国、了解中国文化的珍贵窗口。“文旅中国”敦煌研学的开展,将有效推动敦煌文化的推广传播,推动敦煌文化弘扬的相关研究,多元化开发敦煌文化旅游的发展。相信通过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开展的“文旅中国”敦煌研学项目,让敦煌走向世界,为更多人所知所爱……
截至2019年,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5项,与意大利并列世界第一。我国的文物保护利用也进入新阶段,保护利用改革任务逐步落地,21个省区市已出台了落实文件。敦煌不仅是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还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基地证书,成为青少年文化教育的中心。
如果说,几十年前,来莫高窟“朝圣”的大多数是艺术家和史学家,现在,每年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年轻人来到敦煌,通过身临其境,潜移默化地增强着文化自信。同时,文化遗产机构是教育行业的“重磅级玩家”,能够给全行业带来深入可贵的一手经验,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的“文旅中国”文化研学将开启文化遗产研学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