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产业新闻
产业新闻

十余年磨一剑:东软大学双师创业课博得喝彩

时间:2016/5/19 13:39:05   作者:王宝珠   来源:中国培训之家   阅读:718   评论:0

        齐鲁晚报5月19日讯

        一张三尺讲台,两名创业导师,一场关于创新创业的“饕餮盛宴”。

目前,一种全新的大学授课模式,正被国内领先的应用型IT民办高校——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推上创业课堂,并且广受好评。

早在2002年,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就设立了大学生创业中心(SOVO),探索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环节。3年后,该校《创新型IT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经过10余年的积累和磨砺,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基于CDIO工程教育方法学,整合了国外优秀的大学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最终构建了在国内高校中领先的、适合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和全新的授课模式。

 

厚积薄发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始建于2000年,从它落地生根的那一刻开始就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不断的探索。

2002年,学校建立了大学生创业中心(SOVO);20157月,学校在SOVO大学生创业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在原有的研究基础上快速融合。

如今,学校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已有12门,包括4门必修课、8门选修课。其中,4门必修课包含了大一学期开设的2门创新类课程——《创新、创造与改变》和《思维创新与开发》;大二学期开设的2门创业类课程——《创业者成长之路》和《从非商业计划到商业计划》,都是按照学生的认知学习过程进行教学安排。

十余年磨一剑:东软大学双师创业课博得喝彩 

如何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思维、意识和能力?大连东软信息学院老师们围绕这个问题开展了系统的研究。

想要创新创业,首先要建立一个基本认识。因此,大连东软信息学院针对2015级学生,在他们大一的课程中安排了第一门《创新、创造与改变》的课程。在这门课中,老师会分享大量的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到创新并不遥远,能对创新有一个初识。课堂要求学生自主自发地形成一个与专业相关的创意;学生们开始思考——如何才能产生一个有价值的创意?创意可以用怎样的方法激发出来?最终,学生们通过团队合作形成创意,其中大概有5%10%的创意是有价值的。

在第二学期,学生们开始上《思维创新与开发》这门课时,老师会给每个学生小组发一份讲义、一个工具包、一个评分表,参考爱德华·德·波诺《六顶思考帽》的方法,通过“六顶思考帽”和“水平思考”训练学生基础的创新思维能力,告诉学生创新是有方法的。

掌握了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后,更多的学生想要实践自己的创意,如何将这些创意变成创业项目,如何对创意进行商业化的思考?这是学校引导他们下一步要考虑的问题。

十余年磨一剑:东软大学双师创业课博得喝彩

沿着这种教育思路,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在大二开设了另两门创业课程。学生通过《创业者成长之路》和《从非商业计划到商业计划》的学习,逐渐把他们的创意变为创业项目,形成创业的商业计划书。

对于创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创业过程中还可能发现自己缺少对某些领域的了解,这时候就需要进阶课——大三和大四的8门选修课开设了相关内容(7门创业商业技能,1门高级创新课程),比如财务报表、营销等课程,供学生各取所需、自由选择。

从大一到大四,东软大学里创新创业课程的培训是相互关联、循序渐进、系统设计的,而课程体系中的任何一个模块又有其独立性。第一门课是意识引领;第二门课是创新思维工具;到了大二,就是创业精神引领,学生根据过往的经验可以制定一份商业计划书,通过小组形式去开展,哪怕创意并不完善,但是他们可以感受和经历整个创业过程。

“从教育的完整性上来讲,我们觉得需要一个递推的过程。帮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知识的同时,培育他们创新创业的方法和意识,学习创新的工具与学习专业课程相辅相承。”该校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于丹如是说。“创意的引入、创业的实施、创业的总结,这样的过程正好符合一个人从‘无知’到‘有知’的规律。”于丹老师说,“这里提到的创业是泛化的,并不仅仅是培养创业者,而是引导学生有大学规划的意识,培养创新创业的思维、意识和能力。”

 

全新授课

课程体系构建好了,可是创新创业课到底怎样教?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真正的兴趣?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和探索后,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大胆地推出了双师创业课的教学模式。  课堂的教学模式变了,课堂的内容跟专业课又有不同,学生上一门课能听到多位老师的轮流讲授。这类课程一推出,立即博得了众多学生的喜爱。

一个课堂,两名教师,不同角度的分析和讲解。他们中一位是学富五车的专职教师,另外一位是驰骋商场多年的成功企业家。在讲台上,两位老师时而观点一致,时而针锋相对,就学术理论和工作实践进行讨论和分享,碰撞出更多思维的火花。这些课的定位与专业课不同,特别强调学生的参与性,老师们会让学生不停地回答问题,让他们养成一种爱思考的习惯。通过这样的训练,让他们看到每一个问题的解决思路有很多种。于是,讲台下也总是一片“热闹非凡”的场景,学生们不是在分享案例,就是在热烈讨论项目,更多的创意和灵感在不知不觉中喷涌而出……此种新型的创业课推出后,东软大学内学子创新创业的浪潮更显汹涌。

十余年磨一剑:东软大学双师创业课博得喝彩 

 

在授课的过程中,老师们也不断地参加相关培训自我提升。学校创新创业课程的任课教师队伍不同于专业课,有3名专职教师及15名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老师,还有20%的教师来自企业。这些教师会通过轮转教学制,分别为不同班级的学生讲授同一部分的内容。“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不是一种孤立于任何专业背景的教育,而是应该融合于专业特色。所以,我们特别希望所有系都有老师参与,把专业的特质融入到创新创业的教育中,碰撞出新火花。”于丹这样表示。

与此同时,学校还在不断甄选到底是选择模块教学,还是贯穿式教学。于丹说道:“我们不停地在test,哪一种途径更利于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我们的教学过程也是融合了创新思维的特点,即通过批判、发散,同时归纳和总结,不断提升课程内容和教学效果。课程中,教学和训练同时进行,我们就是希望课上‘闹哄哄’的,因为我们需要学生活跃思维。”

 

成果初显

功夫不负有心人,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和新型授课模式推出后,不仅受到学生的好评、硕果频出,而且为辽宁省内高校、乃至全国许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树立了范本。根据《大连东软信息学院2015年度毕业生质量年度报告》显示,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学生创业成功率4.9%,高出全国平均创业率2.2个百分点。

仅根据上学期第一门课程的考核结果,2015级的东软学子共提交了700余个创意,创新创业课程的授课老师们筛选出优秀的课程作业,再评选出具有社会应用性和商业价值的项目,进行丰富、孵化,最终选出了50个优秀项目,直接进驻SOVO

 十余年磨一剑:东软大学双师创业课博得喝彩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电子工程系的大一学生闫子涵和他的小伙伴们通过《创新、创造与改变》课程的学习,萌生了创立“社团StationAPP的想法。他说,学校各种各样的社团在线上缺少一个整合的平台,为什么不开发一个APP整合所有社团的信息,方便学生通过网络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各个社团的信息,准确做出自己的选择。看来,对于这些对创业充满激情的大学生来说,创新课的老师不仅是课程老师,更是他们的创业导师;东软的校园不仅激发了他们无限的创意,更为他们项目的孵化提供了思考、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


标签:大学生创业 齐鲁晚报 创新创业 民办高校 人才培养 
友情链接
移动新媒体 | 海峡教育网 | 华夏教育网 | 中华教育新闻网 | 教育在线 |
投稿邮箱:418526785@qq.com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声明:网站登载此页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