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产业新闻
产业新闻

5元/次共享课堂,到底能走多远?

时间:2017/5/17 17:46:59   作者:王小语   来源:中国培训之家   阅读:511   评论:0

515日,来自四川宜宾的黄先生,在清华科技园A201教室共享课堂的现场,学习了《2017, 商业模式创新与顶层设计》课后,作为一个中小企业总经理的他,感觉非常有收获。而这一次学习仅从他的手机钱包里划去5元钱,过去听一次这样的企业管理课程要交上千元、再加上差旅费,是他这样的中小企业管理者难以承受的。而现在,他感到这种学习方式变化让他受益颇深。这么短的时间,这么大的变化,是怎么快速发展的呢?

继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篮球之后,学馆互联网平台率先推出首家“共享课堂”,课堂学员就能在学馆10多个城市分馆线下课堂约课学习,比如北京、昆明、合肥、泸州、牡丹江、衡水、烟台、连云港等。听一次企业管理课程仅扣费5/天,听龙永图、路长全这样大咖课程只需几十元/天,此外每周还有免费课程,只需手机扫码约课即可参加学习。

共享经济大行其道,共享经济有多火?

从共享单车、充电宝到晴雨伞,共享概念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细微之处。在共享单车之后,一系列新的“共享”事物,都已跃跃欲试,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了。对此我们不禁要问:这些新的共享事物是否真的解决了人的痛点?在这家“共享课堂”课程体系中,涉及热门的总裁研修班、EMBA、MBA等课程体系,更有针对企业社会精英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实战课程。即使每周去听课,每月不过消费几十元,还不够一张健身卡,一套衣服,或一顿豪华自助餐,或许就在您还没想好怎样花掉这点钱时,它已经在不知不觉间就没有了,但学馆却用这点钱带给大众一个共享学习的机会。这么做,这家烧钱的平台能维持多久呢?他们的底气从何而来呢?

5元/次共享课堂,到底能走多远?

  共享课堂能走多远 机构怎样盈利维持运作?

共享课堂首创平台、学馆创始人张秀娟认为:“传统培训行业动辄几万几十万的课程费用令要去学习的人望而却步,而学馆打破了传统培训模式的高成本高门槛,让更多的企业管理者和创业者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更便捷的方式参与到共享学习中去,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随着共享经济时代的到来,过去那种想充电、想学习却没有机会的局面必将打破,于是我们创办了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共享学习平台,这可以说是我们学馆的第二次创业。”

张秀娟进一步释疑,“学馆”的未来盈利模式还是清晰的,包括注册会员的充值费、会员企业深度服务费、第三方的合作费。“学馆”目前已与15个机构展开了合作,签约了100多位专家教授,1000多位注册专家。张秀娟说,如果我们有20000名会员,哪怕只与其中1%的会员企业深度合作,咨询服务&资本对接,这也将是一个乐观的数字。实际数据证明,比率远远高于1%,比如最近刚与遵义某集团公司签订了几十万的咨询服务项目,与江苏某新三板上市企业达成3年战略咨询服务意向,与贵阳某国企签订了集团内部培训方案等等。未来随着平台用户基数的不断扩大,最终会形成一个百亿级的产出与收益市场。

5元/次共享课堂,到底能走多远?

把知识分享给真正想学习的人。在“学馆”的理念中,让学习更简单是始终不变的原则,共享成为了最大的优势。未来“学馆”还会向更多二、三线城市推广,并逐步“去培训机构中心化”,让知识需求者和提供者无缝对接、共享最大化的学习效果。“学馆”使命是“让学习更贴近大众、更简单!”我们相信,就像共享单车一样,共享课堂必将受到爱学习人群的青睐!

5元/次共享课堂,到底能走多远?

“共享”的发展到底有多快? 继共享单车后,共享篮球、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等产品纷纷面世。其中,不少都获得了投资,比如共享篮球平台“放了个球”就完成千万级Pre-A融资,共享充电宝“街电”获得3亿元的投资,还有共享雨伞、共享玩具、共享服装等纷纷出世,一时间好不热闹。共享经济的业务模式对用户来说提高了便利性。不论在B端还是C端,共享经济能给用户带来切实可见的利益才能发展壮大。同样,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共享经济制度也将趋于更加完善。

5元/次共享课堂,到底能走多远?

但也有业内人士分析,共享经济要防止虚火,比如喜欢打篮球的人,有谁不会给自己备一个篮球呢?再说了,打篮球也不是随机性的想法,多是在计划之内,既然如此,自会带篮球出门。所以,共享篮球可能难以走远。可见,在这些共享模式中,共享单车可能是为数不多能够取得成功的案例,反之很多东西都不适合玩共享。之所以共享模式这么火,关键在于进入门槛比较低,以及大众对新生经济模式的追捧。共享篮球、共享雨伞不能解决公众深度需求,因此不能走得更远,而共享单车、共享课堂能够解决大多数人的需求,可以走得更远,将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者、社会精英的欢迎。由此,共享课堂或许能够像共享单车一样火起来?!我们拭目以待。

5元/次共享课堂,到底能走多远?

百度百科

共享经济本质

民众公平、有偿地共享一切社会资源,彼此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享受经济红利。此种共享在发展中会更多地以到移动互联网为媒介,线上与线下结合。



友情链接
移动新媒体 | 海峡教育网 | 华夏教育网 | 中华教育新闻网 | 教育在线 |
投稿邮箱:418526785@qq.com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声明:网站登载此页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