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产业新闻
产业新闻

泛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智慧学习工场的实践与思考 ——以贺州学院为例

时间:2018/4/28 10:54:07   作者:代发   来源:中国教育产业网   阅读:177   评论:0

    随着以信息化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启动,信息化技术已在社会各个领域广泛商用,在转型发展和跨行业融合方面推动着传统行业进行着快速深刻的变革。以泛信息化为基础的数字经济正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劲动能,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数字经济规模已突破我国GDP的30%。当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教育遇上信息化,如何在泛信息化时代讲好自己的“中国故事”已成为不可回避的话题。

    一、建设智慧学习工场的实践

    以华晟经世智慧学习工场为平台的教学信息化建设对构建高等教育创新生态系统的优势特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跨界融合性、系统集成性和创新引领性。贺州学院以华晟经世智慧学习工场为支撑共建信息化课程资源,借助经世优学平台,打造一整套覆盖特定专业的教学生态体系,提供了教、学模式更加灵活多样的智慧学习实践。信息化课程资源及平台因其固有的优势和特点,被定位为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后知识补充的主要形式,线上线下课堂有机结合为传统课堂带来更多创新空间。

    在贺州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的教学运营中,华晟经世智慧学习工场的融入不是简单地补充,而是内涵式地融合。从课堂专题教学到网络自主学习再以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学过程进行质量监控,以信息化技术构建具有自主特色的创新型教育生态系统。将信息化课程资源开发、教师教学模式改革充分结合企业常驻师资以“一课双师”形式展开,大大提升课堂实践教学水平。

    智慧学习工场提供的信息化教学与传统课堂进行深度融合,为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突出表现为丰富的线上课程资源能够为传统专业课程建构新模式、创造新方法、营造新环境,催生传统课堂的新形态。经世优学平台带来教学形式的改变,当前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是微课、线上互动、线上考试、混合式教学等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型教学方法和平台在传统课堂的运用,改变了以往课堂教学单一的模式,创新了传统课堂主渠道的新样态。

    二、智慧学习工场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质

    教育者的主体性表现在其主导性,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扮演组织者、引导者和实施者的角色。信息化带来的教学模式改革,最大的难题并非技术,而是教师从意识上的转变。信息化融入专业课堂教学,对教师带来的冲击与挑战远比学生要大。

    首先,教师要学习新的授课工具,即通过掌握数字化课程资源制作工具的使用方法,同时也要掌握文化传媒甚至是网络传播方面的基础知识。这对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必然带来新的挑战。 

    其次,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下,要求教师能够适应互联网传播的特点。以学生为中心、教与学密切互动,守着一套教案十几年不变的模式再也无法适应课程资源极其丰富的信息化时代。教师需依据大多数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课程内容,甚至是个性化的调整。

    第三,教师间的密切协作成为可能。人才培养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高校应当依据社会需求设计人才培养目标,以此来设置专业课程结构和打造师资团队。以互联网+为技术框架构建的线上学习平台,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多名教师共同协作完成一门课程中不同知识点的讲解及制作,各自负责自己最擅长的部分,将各自钻研领域深化、细化,实现流水线化的课程资源建设成为可能。信息化平台将钻研不同方向的师资开展嵌入式融合,举一专业、一学院甚至全校的优势教师资源打造精品课程,加速专业发展,能有效解决高校师资水平薄弱与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带来对教师的高要求之间的矛盾。

    三、智慧学习工场创新了教学模式

    跨学科链接。无论线上教学还是线下教学,教学的基本任务都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好的教学效果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也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链接。线上课程资源以知识点的形式分布在课程章节之下,模块化地构建出完整的课程内容。模块化的最大特点是方便整合,方便分拆,方便链接。

    大数据应用。线上学习另一个优势是所有数据可被记录,这包括学生线上学习时长、学习进度、学习人数以及考核成绩等。这些数据通过教学大数据软件的存储和分析,可以准确地得到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从而促进教师做出相应的教学改进。

    课程群建设。线上课程资源的建设不应该是单一几门课程的独立建设,这不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线上课程资源的建设应以知识图谱为骨骼,以线上习题、案例库、视频资源、课件资源为肌肉,校与校间共享优势课程,构建专业课程群,将线上开放课程从面向课程的学习升级为面向专业的学习。

    四、智慧学习工场急需制度保障

    以智慧学习工场为平台的信息化教学手段能否真正落地的关键在于两点:教师能否有效参与线上资源建设和学生能否有效参与线上学习。

    对于教师参与线上资源建设、线上批改作业及答疑活动,学校出台相应管理政策。针对视频资源制作及线上答疑等工作出台《线上课程资源建设课时折算管理办法》,针对信息化教学工作的开展需由主管校领导牵头成立“教学信息化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教师进行相关技能的培训,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对各二级学院信息化教学工作开展制定考核指标,落实一系列激励政策等,以保障信息化教学工作有效开展。

    对于学生的参与,从单纯地要求教师提升线上教学质量转变到教师提升和学生参与双管齐下的思路上。学生作为年轻的群体,对信息化教学的接受程度和创新能力往往更强。以课外实践、学生竞赛等形式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慕课,自己学自己讲,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成主动的参与者。这样,不仅给信息化教学带来新的创新源,同时有利于学生深度地参与信息化教与学的互动,更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思考所学习的知识点,激发学生对专业内容学习的兴趣。

    在考核要求不变的前提下,学校出台《线上课程学习学分置换办法》保障学生参与线上学习的有效性得到承认,有利于线上教学这种相对于传统课堂更灵活的学习模式在学生群体中迅速得到认可。

    利用好智慧学习平台提供的信息化工具为教学模式改革提供新的动力,是在泛信息化背景下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引擎。而信息化教学并非简单地将线下课堂搬移到线上。比之更重要的是教师、学生在教与学固有模式上的思维转变,接受新的知识、技能,同时在合理的政策引导下,以开放的心态拥抱新的机遇。

  (作者:贺州学院校长 吴郭泉)



标签:信息 信息化 时代 时代背景 背景 
友情链接
移动新媒体 | 海峡教育网 | 华夏教育网 | 中华教育新闻网 | 教育在线 |
投稿邮箱:418526785@qq.com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声明:网站登载此页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