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学习
培训学习

中外家庭“鸡娃”模式对照下看佛系家长的国际教育思维

时间:2021/4/25 16:20:47   作者:   来源:   阅读:331   评论:0

  “鸡娃”是一种网络新名词,这个名词的由来,应该是拜那些“虎妈”“狼爸”所赐,为了让孩子取得好成绩,不断地给孩子安排补习班,主动的给孩子们“打鸡血”。而鸡血教育下的孩子,白天在学校上课,放学或者周末还要周旋在各类补习班当中。尤其在北上广深,“鸡娃”式教育尤其流行,孩子往往出生在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就被父母安排了密集的行程。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父母坦言“我们紧张焦虑,是希望给孩子提供好的教育环境,让孩子抓住教育这个机会,在未来的日子,不至于过的太差。”。

 鸡娃模式下成长的孩子未来都成了吗?

  如今在国内,三人为虎,把这个词应用于当下一些偏激的家庭教育(所谓“鸡娃”家庭)也毫不为过。不可否认,“鸡娃”的诞生有传播焦虑的嫌疑。佛系家长们拒绝被焦虑影响,他们认为孩子应顺应自然成长才是最健康最快乐的。

中外家庭“鸡娃”模式对照下看佛系家长的国际教育思维

  近期的热播剧《小舍得》就把这种教育矛盾展现得很透彻,剧中南俪就是一个崇尚快乐教育的佛系家长,对孩子实行快乐教育,素质教育,认为发展孩子的兴趣特长,让孩子健康成长最重要,但随着孩子的成绩越来越差,“对手”田雨岚孩子的成绩越来越好,开始让她焦虑。而田雨岚则是一个典型的虎妈,成绩至上,于是她的儿子自然而然成为了一个“鸡娃”。业余时间全部奔波在各类补习班之间,虽然孩子得到了奥数冠军,但他的兴趣爱好却是昆虫学,枯燥功利的学习不仅可能磨灭他的兴趣特长,也会让他的童年变得灰暗。

  有一个关于“鸡娃”式教育的段子,在网上流传甚广。问:孩子4岁,1500左右的英语词汇量够吗?答:在美国肯定够了,在海淀肯定不够。这个段子一方面是调侃“鸡娃”的要求之高,一方面也是对北上广深“鸡娃现状”的大体概括。可以说,鸡娃家庭不论是父母还是孩子各个都是时间管理大师。

中外家庭“鸡娃”模式对照下看佛系家长的国际教育思维

  短期内来看,鸡娃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们在学习上短时收效高,成绩不说数一数二但也不至于差。鸡娃之路把家长和孩子都折磨得疲惫不堪,很多人不经想问,鸡娃们都能成功成材吗?答案显而易见,尖端位置毕竟是留给少数人的,大部分的鸡娃不至于过得太差,但相比于家长的期望值还是显得些许平庸。

  天才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造就的!

  那么,看到鸡娃党们日渐壮大,那些散养孩子的佛系家长们真的不慌吗?

  一方面在他们的思想里或多或少顺应了中国那句老话“儿孙自有儿孙福”,不希望孩子成为考试机器,不强求也是一种教育方式;另一方面,随着中国越加开放的教育环境,我国的父母们也能立足于全球视角,看到西方教育的优势,从而在教育资源的选择上多了更多的可能性。比如,随着中美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中国的孩子通过入驻国内的国际学校,父母访学或者移民等机会可以更多地接触到美国的K-12教育,进而也会有机会参加美国的GT考试,争取更好的教育资源。

中外家庭“鸡娃”模式对照下看佛系家长的国际教育思维

  无论中国或是外国,我们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只不过不同于国内焦虑式的鸡娃,欧美的先进教育理念更注重的是培养成才需要的各种条件,如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方式或是积极客服困境的能力等。

  艺术教育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非常受重视,西方教育界认为国家、经济发展需要科技创新性人才,而艺术教育可以帮助人们获得这种创新创造的能力。正是注意到这点,许多国家才不断地自上而下地推行艺术教育,而且,艺术对于孩子也是一个更好地认识自我、观察世界的工具。

  近几年随着我国大型美术馆、艺术馆的新建,人们对于休闲生活的精神追求越来越高,对艺术人才的需求变得更大。然而,我国的艺术行业正处于人才紧缺的状态,这也暴露出我国在艺术教育方面的缺失。上海英创学院作为与艺术相关产业连接紧密的国际学校,学生除了参与艺术展览和文化交流,还有机会参与真实的商业项目,包括与知名的企业、机构和品牌各项合作。通过这些项目,学生能够对自己专业选择更清晰,积累宝贵的经验,进而在大学及择业阶段受益。

中外家庭“鸡娃”模式对照下看佛系家长的国际教育思维

  上海英创学院学校在教学上成功复制国外一流私立学校的创新教育模式,在学校课程设置上无缝衔接大学专业,学生可近距离体验艺术产业顶尖资源。其目标是将艺术融入生活,激发学生灵感,培养学生具备国际化艺术的人才。

  全世界都在鸡娃,国情不同,鸡娃的方式也不同,当我们把对孩子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转化成了现实生活中的“严格和压力”,作为家长的我们需要停下来思考一下,到底孩子需要的是什么?怎样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每个人都是第一次当父母,在育儿的同时也要自我提升、不断学习如何成为更好的父母。作为家长,怎么去抚养一个快乐而机敏的孩子,是一个值得终身跟进的投资。无论别人怎么说,找准定位,掌控好自己的节奏,才是王道。

  凡是不可能完全是一个标准,你所能看见的,都是别人想让你知道的,有很多优质且有潜力的学校,并不一定被大家熟知和认可,这便是认知偏差,同样这就是机会。

 国际教育产出的人才——上海英创学院国际艺术思维培养

  中国与国外高中教育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外国高中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而不是深度。中国学生如果选择了出国留学这条路,那么在国外大学遇到的最大瓶颈是知识相对狭窄,中国学生在处理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课程方面具有优势,但在人文社会方面,中国学生往往缺乏竞争力。

  同样,中外高中教育也存在明显差异,学校的办学理念不同,教学目标不同,自然,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会不同,学习能力不仅仅是考试能力,学习能力还包括阅读,理解,表达,批判等能力。在这些方面,中国学生在现有考试制度下明显较弱,普遍缺乏论文写作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和批判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对外国大学生来说是必要的。

中外家庭“鸡娃”模式对照下看佛系家长的国际教育思维

  很多家长考虑直接将孩子送出国门读高中,但是作为未成年人独自出国求学成本高、安全系数低,不适合大多数中产家庭。

  而比起国外的鸡娃饲料,直接进入国际学校成了许多父母解决教育资源不平衡的不二选择。上海英创学院作为一所全日制艺术特色寄宿国际高中,同时拥有国内+国外课程,学校占地面积50亩,建筑面积50000平方,3幢教学楼+3幢宿舍的独立校区。

  除了传统普通高中课程外,学校还开设艺考班(传媒、美术与设计)及国际IGCSE和A-Level课程,学制3-4年。A-Level课程是全世界最多人读的课程体系。其证书在大部地区(只要是说英文的)都会得到承认。其广泛性是由于剑桥的名声,以及GCSE(即英国的IGCSE)的成功而来的。

  在办学特色上,作为艺术特色的国际高中,上海英创学院的艺术教育更强调创造性原则,主张训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想象力。学习艺术需要一个具备艺术环境的校园,在欧美发达国家幼儿园、小学校园里,在楼梯间的墙面、教室的桌椅上,处处都能看到学生的艺术作品,学生在这种艺术氛围浓厚的环境中,艺术的思维自然而然就被熏陶了,对于艺术的感知也会更突出。

  上海英创学院有着非常专业的课程体系,能够帮助学生完成大学前的作品集以及大学所需要的创新创造、艺术构思和独特的艺术表达能力;国际高中课程学制为3-4年,学生入学后参加IGCSE课程(1-2年)的学习;Grade 2正式开始A-Level课程AS阶段(1年)的学习,完成AS阶段统考后;Grade 3学生可以选择继续留在中国校区完成最后一年A2学业(1年),或者选择去英国艺术类院校完成拓展文凭课程(1年),毕业后由艺术类院校导师协助并推荐申请国外艺术设计院校。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学术成绩申请进入伦敦艺术大学、皇家艺术学院、帕森斯设计学院、罗德岛设计学院等全球知名的艺术设计院校。



友情链接
移动新媒体 | 海峡教育网 | 华夏教育网 | 中华教育新闻网 | 教育在线 |
行业动态
投稿邮箱:418526785@qq.com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声明:网站登载此页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