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产业新闻
产业新闻

内容“牵手”大数据教育云平台闪耀2016北京图书订货会

时间:2016/1/14 17:19:17   作者:   来源:中国教育产业网   阅读:472   评论:0

   国务院副总理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中表示,今后十年教育信息化将进入加快发展的阶段,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着重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在这一关键节点,国内集合“备课、教学、科研、教务管理、校园管理等校园信息的教育云平台亮相2016北京图书订货会,该平台集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以及应用”于一体,从技术端实现了对“教育体系各环节”的全面打通,同时与教育日常工作保持了极高的契合度,有望进一步实现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技术应用与教育实战”的深度融合,同时标志着智慧校园全面进入2.0时代。

  

内容“牵手”大数据教育云平台闪耀2016北京图书订货会

  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遇三大难题

  从当前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应用的状况来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还尚未达到理想的状态,这主要表现在师生在课堂学习互动的方式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此外,现阶段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各个构成要素间呈现出一种非对等发展的状态。

  当前,技术与教育融合面临的三大难点:

  课堂实践互动的应用

  教师对于平台教学的使用度与熟练度

  传统科学教学方式对新技术的普及的影响

  做不好以上三点,都可能使教学过程对技术的依赖程度降低。信息化软件在初期是否充分考虑到教学工作的习惯和认知度,信息化软件是“增负”还是“减负”,技术研发一旦出现与课堂需求脱钩的情况,不仅不会给教学工作带来便捷,反而会产生新的难题;教育工作存在多个环节,需在融合过程中,同时打通“管理、教研、教学、教务、学生、课堂”等多个端口才能实现真正的智慧校园。

  

内容“牵手”大数据教育云平台闪耀2016北京图书订货会

  优课智慧教育云平台实现教育系统深度融合 开启校园信息化2.0时代

  抓住教育信息化发展机遇,明博教育自2009年以来,基于“立足课堂,围绕教学内容,抓住老师,带动学生”的研发策略,先后推出多款教学应用系统,受到教育行业内的一致好评。其中优课智慧教学系统V3(简称优课V3),由教师端、学生端、机构管理端三大客户端软件组成。通过优质的内容资源、便捷的工具应用以及流畅的互动体验,为终端用户提供教学、互动、管理等全环节服务支撑。帮助教师轻松实现数字化备授课,满足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的数字化学习需求,帮助教育部门实现区域内常态教学管理,促进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本次展会中首次亮相的优课智慧教育云平台,全面覆盖数字化教学、网络教研与常态管理、基于物联网的校园管理,数字化办公,家校沟通等多个业务环节。为教育管理部门、教师、学生和家长提供教育信息化综合解决方案。优课智慧教育云平台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建设备课、教学、科研、教务管理、校务管理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以及应用,通过实现从环境、资源到应用的全部数字化,实现教育过程的智慧化、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管理水平的目的,全面实现智慧教育。

  参加本次展会的业内人士表示,在智慧校园1.0时期,技术与内容的深度融合是教育行业的突破重点和难点,而智慧教育云平台的推出,从技术端实现了不同岗位端口之间、校园与行政管理部门之间、课堂与备课之间、教学与教研之间的深度融合,根据不同工作内容的需求和习惯量身定制,全面减负校园工作,标志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首次实现深度融合,智慧校园的普及和创新,以数字化、平台教学理念和文化转型工作为重点的2.0时代将由此开启。

  

内容“牵手”大数据教育云平台闪耀2016北京图书订货会

  数字化“牵手”大数据 云平台惊艳2016北京图书订货会

  优课智慧教育云平台的上线,在助力教育行业信息化进程的同时,也为现场的内容出版发行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优课智慧教育云平台在数据端、辅助段、管理端等多个系统端口,近乎完美的实现了教育内容、课堂内容与平台的融合,也为图书出版发行行业提供了重要的创新参考价值。通过内容与大数据的牵手,内容出版发行商的创新方向,可以彻底突破传统形式上的束缚,通过与读者阅读习惯、场景化的阅读需求进行结合,打通出版、发行、制作、印刷、审批等多个端口的整合创新思维,为图书行业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在平台演示结束后,内容如何与平台更好的结合,成为现场出版业人士关注与讨论的重点。

  

内容“牵手”大数据教育云平台闪耀2016北京图书订货会

标签:内容 牵手 数据 教育 平台 
友情链接
移动新媒体 | 海峡教育网 | 华夏教育网 | 中华教育新闻网 | 教育在线 |
投稿邮箱:418526785@qq.com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声明:网站登载此页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