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学习
培训学习

经济优势再显,江苏如何通过职教打造人才高地?

时间:2020/8/17 18:23:53   作者:   来源:   阅读:331   评论:0

经济优势再显,江苏如何通过职教打造人才高地?

  因遭遇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国际形势影响,今年的毕业季困难重重。7月底,备受瞩目的首批599名职教本科生毕业了,他们来自中国第一所应用技术大学——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因引入德国享誉世界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理念和模式而闻名。

  目前,这群毕业生的就业率达80%以上,高于今夏毕业生就业的平均水平。而他们的就职方向主要聚焦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和高端制造产业。事实证明,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依然受到企业的欢迎。

  无独有偶,2019年12月,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升格为全日制公办本科院校,并于今年更名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实际上,我国的职业教育这些年发展迅速,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已初步形成,在国际高职高专教育领域的影响力初显。2019年全国共有高职(专科)院校1423所,招生人数为483万。而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要达到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

  而江苏作为传统职教大省,多次走在全国职教发展的前列。197所“双高计划”(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院校中,山东、江苏、浙江、广东四沿海省份共计“双高计划”院校64所,占比32%。而单看江苏便有20所院校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一。

  2019年,江苏省人大颁布《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这是全国首部省级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领域的地方性法规。今年,江苏省教育厅又率先出台《江苏省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20—2022年)》,力争通过3年左右时间,推进各层次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全力打造职业教育“江苏高地”。

  然而,在如今全新而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如何才能探索出江苏未来发展的最优解?这尚且还需要全省发力,群策群力,优化预期目标的实现路径。深化产教融合,以信息化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与企业进行深度双向合作,培养人才提升就业率,才能真正把学以致用落到实处。

 优等生江苏,发力数字经济

  8月以来,上半年全国31个省份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已经基本公布完毕。从经济总量上看,广东、江苏等传统经济大省继续领跑。

  2020年江苏13个设区市经济半年报显示,其中11市实现GDP正增长,5市增速高于全省。这是一个任谁也不敢说可以轻松度过的上半年,但优等生江苏依然坚韧地交出了一众“V”形曲线答卷。

  能在今年上半年力挽狂澜,交出满意答卷,江苏省的表现并不令人意外。2019年,江苏省便成为中国唯一拥有3个万亿城市和唯一所有地级市都跻身百强的省份,13个城市全部突破3000亿GDP,实属不易。

  在长三角地区,浙江和上海在人们的印象中总是遥遥领先,但江苏省2019年的GDP早已超过浙沪之和,真正地做到了用全国1%的土地贡献了全国10%的GDP,且全省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万亿元左右,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约2.6万亿元,同比增长约3.4%,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约9900亿元,同比增长13%,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江苏在原有的实体经济基础下,抓住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机遇,先后出台了发展互联网经济、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数字经济正在为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4月15日,江苏省举办发布会表示,在备受关注的“新基建”方面,江苏制定加快推进数字“新基建”扩大信息消费和支持发展5G网络的政策意见,建设5G、大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全年新建5G基站5.2万座,完成相应投资127亿元。

  发展数字经济,离不开ICT(信息通信技术)人才。此前有数据显示,南京在ICT行业的数字人才集中度高于长三角整体水平,这与江苏整体的产业升级转型趋势相吻合。而作为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华为,其覆盖 IP、IT、CT技术领域的认证体系,是业界唯一的ICT全技术领域认证体系,为江苏的企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支持力量。

  以ICT技术为代表的信息革命,催动了数字经济的全面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应用已经广泛渗透到其他经济领域,对产业经济发展产生了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推动作用。

  在疫情期间,江苏省的“多点发力,全力以赴”被当作扁平化组织结构的高效率典型案例,华为江苏生态伙伴所提供的ICT产品解决方案和交付能力是开展抗疫工作所倚赖的重要力量,他们依托数字化和智能化科技产品,全力推进全省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工作。正是因为存在着像华为这样的优秀且有担当的科技公司,存在着由他们所组成的庞大华为生态,才能将前沿产品和解决方案源源不断地送往一线。

  2020年初,华为发布“华为ICT学院2.0”计划,旨在通过与全球高校合作,在未来5年培养200万ICT人才,普及数字技能,推动ICT人才生态建设。华为5G产品线副总裁杜叶青表示, 新技术带来新业态、新业态呼唤新基建、新基建需要新人才,在可预见的未来,5G人才需求的上行空间巨大。

  唯有通过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才能持续培养满足产业和社会发展所需的海量5G+新人才。在广东、河南、江苏等地,华为均有相应的鲲鹏产业生态人才计划。而各个地区之间相互交流经验,输送人才,又深化了职教理念。

  产教融合,加强企业合作

  在严峻的抗疫形势下,既要保持宏观经济平稳运行,也要关注就业形势的紧迫。去年,江苏发布数据,全省数字经济规模位居全国第二,占全省GDP比重超过40%。今年上半年,南京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4%。新时代下的“数字江苏”需要培育新的人才,这不仅是创造就业机会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经济结构顺利转型的必要储备。

  8月3日,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党组书记戴元湖在新闻节目中谈到,“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冲击,今年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到目前为止,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仅为71%,比往年有所下降,就业压力比较大。”传统就业市场遭受冲击,跟紧时代潮流的职业教育被赋予稳就业、保增长的双重任务,人才培养浪潮涌起。

  2020年4月22日,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GDI智库)发布“GDI高职高专排行TOP1000榜(2020)”,榜单显示,江苏省以75所的数量排行第一。进入新时代,江苏省想要获得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江苏省在其13个设区市中,有9个建有职教园区,政府鼓励推进“引企入校”“办校进厂”“企业办校”等校企深度合模式。全省有职业院校牵头组建的全国性职教集团(联盟)28个、以行业为纽带的省级职业教育集团29个,联结起职业院校400余所、加盟企业2100余家。

  职业教育发展往往容易遭遇这样的痛点,高职院校一头热,却没有实战经验和应用教学技术,而企业则在职业教育这一点上缺乏积极性,并没有认识到自身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主体。而华为作为全球领先的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一直以来致力于ICT人才生态的构建。

  华为于2013年启动华为ICT学院校企合作项目,向高校提供优质的课程内容和配套服务,帮助高校进行师资培训、建立和完善ICT相关专业、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标准实验室;为社会及ICT产业链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技术人才,向全球在校大学生传递华为领先的ICT技术与产品知识,鼓励学生参加华为认证。

  今年1月,江苏省教育厅发文,要着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实训教学,建设职业院校与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华为便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在过去几年里,华为公司陆续与江苏22所高职展开人才培养合作,建设成10家华为ICT学院。2019年,1908名江苏学生通过华为认证,走向职业化发展道路。

  2017年10月19日,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暨云与大数据人才培养基地,在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正式签约揭牌。类似的合作模式在南京邮电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金陵科技学院、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地相继上演。这样的模式成效显著,让成千上万的学生有机会从两方的专业共建、资源共享、师资培养等合作模式中受益,接收来自产业前沿的经验与培训。

  2019年,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的陆正阳、夏家睿、高祺在华为ICT大赛中获得中国冠军,代表中国队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技术人才进行同台较量,作为该组唯一高职院校,他们经历八小时苦战,获得全球总决赛二等奖。

 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虽然江苏经济实力雄厚,但强省会效益不明显,人才多往北上广深流失。从今年3月开始,最强地级市苏州发布人才落户新政,5月1日起本科学历直接落户,“先落户后就业”。同时,大专学历落户者原来缴纳社保满两年的要求拟放宽到6个月。

  随后,南京推出十项新政,并再次放宽落户门槛。本科学历人才从40周岁放宽到45周岁,将留学回国人员和非全日制研究生一并纳入,40周岁以下的大专学历人员在宁就业参保半年就可以落户。徐州、盐城也分别提出,要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

  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今年2月在《求是》杂志的撰文中透露,要以科技成果项目落地、新型研发机构落地、校地融合发展为突破口,探索出人才团队持大股、市场化运作的新型研发机构“南京模式”。

  放出巨额筹码吸引人才的背后,是江苏迫切想要“再上一层楼”的雄心。但这些政策都离不开企业的共同努力。2020年6月23日,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与华为正式签署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将加速推进江苏5G、智慧城市、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新基建项目落地应用。

  江苏省工信厅副厅长池宇表示,江苏未来三年将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投资2000亿元,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5G+工业互联网的建设,开展物联网等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培育,强化云计算投入和应用,加快实施产业链协同创新和强链补链,促进江苏优质产业迈向价值链的中高端。

  这些项目势必会带来新一轮的就业高峰。据《2020年新基建产业人才发展报告》显示,我国新基建核心技术人才缺口长期存在,预期年底将达417万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5G 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显示,2030年预计新增5G就业机会800万,5G人才缺口巨大。

  通过与华为等优秀企业加强校政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江苏定会培育出一批具以能力为本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这些人才或将直接投入到江苏的“新基建”项目当中去,实现良性的高投入高回报循环。

  原创:南风窗 敬子元


友情链接
移动新媒体 | 海峡教育网 | 华夏教育网 | 中华教育新闻网 | 教育在线 |
美通社专栏
投稿邮箱:418526785@qq.com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声明:网站登载此页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