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学习
培训学习

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总决赛落幕

时间:2020/11/23 11:03:07   作者:   来源:   阅读:331   评论:0

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总决赛落幕

  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总决赛比赛现场

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总决赛落幕

  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特等奖颁奖现场

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总决赛落幕

  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总决赛选手在当地采风

  中国网11月23日讯 21日,由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教育电视台、福建省南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总决赛在福建省南平市落下帷幕。本届大赛在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指导下,以“传承红色基因,践行生态文明,让青春在新时代奋斗中闪光”为主题。30支大学生队伍从来自全国298所高校的1800余支队伍中脱颖而出,围绕南平红色旅游发展进行设计,比拼创意“金点子”。

  决赛现场,来自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南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高校的选手同台竞技。选手聚焦“红”与“绿”,围绕南平“世界遗产地,绿色生态城”主题,介绍参赛作品思路及方案,并结合作品特色进行情景模拟展示与现场答辩。设计作品涵盖旅游路线、文化创意产品、营销推广方案以及微视频等。同时,大赛在表现形式上使用新技术、新概念,既有VR、APP小程序等科技元素与红色旅游规划充分结合,又有红色研学、红色助力脱贫等全域覆盖设计,全面展示新时代青年的创新思维和专业素养,体现出鲜明的创新性、实践性。

  “红绿融合”是本次大赛的突出亮点之一。参赛作品结合南平绿色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南平的红色历史底蕴与文化内涵,“以红促绿”引领当地旅游产业开发。参赛选手、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生李雪松说:“在闽北分区苏维埃政府旧址,我重温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战斗历程;在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馆,我感动于这位新时期好干部的为民情怀与务实作风。这让我认识到,无论时间如何更迭,共产党人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是不变的。我会拿好接力棒,传承好、弘扬好在南平感受到的红色精神,让红色基因永不变色!”

  青年创意、青春风采一次次点燃决赛舞台。经过激烈角逐,大赛共评选出特等奖3组、一等奖7组、二等奖20组,来自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东南大学、泉州师范学院的“正逢海棠红”团队、“东大在逃‘艺人’”团队、“追梦1934-1936”团队分别获得路线组、产品营销组、视频组特等奖。此外,现场还评选出 “最佳风采奖”、“最佳创意奖”及“优秀指导教师”等若干奖项。

  “我连续五年带队参加红旅大赛,从大赛的覆盖面、参赛队伍的数量和作品质量来看,提升明显,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今年,大赛在福建南平举办,我们作为当地团队,感到非常激动,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师生朋友来到福建,挖掘这里的红色文化资源、推广红色旅游,展示福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果。”泉州师范学院参赛团队指导教师邓秀勤说。

  南平市委书记袁毅表示,南平是一块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土地,红色文化极其深厚。本次红旅大赛融合“红”和“绿”两大资源,为南平量身打造了一批红色旅游与生态文明相融互促的好创意、好策划、好产品,全面展示了新时代大学生的青春激情和创新才情,为红色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南平市将充分用好大赛成果,持续推进红色旅游开发,把南平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让旅游红利惠及更多老区苏区群众。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顾晓园表示,北二外组织并启动的“传承红色基因 培育时代新人”工程,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北二外模式”。红旅大赛作为“红培工程”的品牌活动,十年来不断探索创新红色旅游育人方式。本届大赛聚焦时代发展,将红色旅游和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相结合,助力于“以红促绿,红绿融合”发展新格局,这极大地提升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大学生成为红色基因的传承者、“两山”理论的践行者、生态文明的建设者。

  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于2011年由北二外发起,在国家旅游主管部门、中国旅游协会教育分会的支持下,每年举办一届,迄今已经连续举办十届,已经成为目前全国范围内以大学生为主体的规模最大的红色旅游专业赛事,是教育部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十年来,来自全国500多所高校、近两万名大学生以参赛为契机,近距离感悟中国共产党革命史、奋斗史、英雄史,在行走中感悟中国革命的波澜壮阔,在学习中见证党的峥嵘岁月,在实践中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展现了新时代青年风采。

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总决赛落幕


友情链接
移动新媒体 | 海峡教育网 | 华夏教育网 | 中华教育新闻网 | 教育在线 |
行业动态
投稿邮箱:418526785@qq.com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声明:网站登载此页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